讯联创业的23年当中,以「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精准健康‧基因医学」、「数位医疗‧数位科技」三大核心奠基,陆续成立讯联生技、创源生技、创源分子数位中心。 2021年12月立法通过《生技医药产业发展条例》,扩增“再生医疗”、“精准医疗”及“数位医疗”等新兴生技奖励项目,与讯联生技集团构画的发展蓝图不谋而合,这时我们又成立新公司-讯联细胞智药,把过去的基础往新药做延伸,把智慧研发也融入到细胞治疗的重要核心能力中。 【以智慧研发、数位模拟,开发针对骨关节炎治疗的功能性短链胜肽】 【产前基因检测与胚胎着床前基因诊断及其衍生之资料库】 【间质干细胞(MSC)之免疫调节机制的多元应用开发】
讯联和创源整合多年来深耕的生物与数位科技,利用分子模拟技术与实验开发,进一步地运用新型短链胜肽,应用于退化性关节炎治疗,这样的OA(退化性关节炎)治疗,有效率地在短时间内,将它跟药物结合并增加它的专一性,精准地将药物带到正确的受伤位置,研究亦于今年发表于《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为此,我们先开始从噬菌体表现平台来开始大海捞针,找到大概20几种的可能,再导入3D的模拟技术(虚拟蛋白质对接),最后挑选出最佳蛋白质模型,这种新型短链胜肽,不但提高玻尿酸作用效率,也可进一步提升间质干细胞对OA的治疗效果。
创源2010年并购了分子视算公司,开始致力于生物资讯跟数位管理,数位模拟智慧研发部门于过去三年发挥很大效用。我们以虚拟药物模拟工具,大量比对清冠一号等不同中草药方科学成份潜在作用标的,再辅以多体学系统生物分析技术,组织出作用标的影响的细胞功能,进而解释并优化中草药方对抗COVID-19疗效。研究已于2021年陆续发表于《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BiomedicineHub》等期刊。
我们也规划了大学医学中心的课程,从培养学生兴趣与能力出发,透过虚拟3D模拟技术具象化生物化学分子,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对于生化知识的兴趣,并从中增进对于数位工具应用的能力,为未来对于医药领域创新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做为降低遗传性疾病罹患率及染色体异常案例之临床应用创源将每一项基因检测,都当作public health的层级来推动,创造出极大化的医疗价值! 2005年,我们率先推出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产前筛检,先是结合整个医界在这方面领域的医师、专家,共同整合Healthcare服务链上的各种技术、大数据、数位串联,当累积到十万笔检测资料后,就将分析结果发表于学术期刊,藉由文献引起共鸣,让世界关注到台湾的这项创举。推出4年后,受到美国包含ACOG、ACMG等重要学会认同,皆将SMA检测列为Guideline,呼吁全世界不分种族,都应进行。如今受惠创源的SMA产前筛检者已近50万人次,国健署SMA通报案也从2005年开始逐年下降,为全国每年省下庞大的医药费支出。
有鉴于SMA筛检推行的成功,创源继续推出多项台湾前所未有的基因检测科技。包含后来推出的NIPT(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非侵入性产前检测),即透过母血,以非侵入方式,进行第一孕期筛检,并于2013年发表台湾第一个NIPT JIRB研究文献。我们持续倾听医界回馈,保持宏观视野和严谨态度,确保提供国际级的检测服务,至今每年服务涵盖率高达全台湾46%新生儿。
几年前,我们把生物晶片microarray,一下升级到解析度高出百倍的SNP array,并将应用在新生儿的筛检,进一步应用到产前检测,而为了将临床上未知的变异,或是病理上有关系,但非100%发生的疾病,让妇产科医师能精准判断,给予受检者最适合的建议,我们不惜耗资千万元追踪到父母血液的比对,避免因误判而引产的憾事发生,帮助了上千对父母厘清胎儿风险。
藉由上述过程,创源累积了150万人次报告,庞大的基因资料库,成为支持临床判读的重要依据,作为产前基因检测、胚胎着床前基因筛检的把关者,我们以受检者最终受益为重,一路帮助临床端得到最好结果,经由多方比对,妥善发挥各项检测的长处,运用追踪分析补足不同检测之间的极限,如同NIPT、羊水核型分析和SNP羊水晶片的综合判断。
过去3年,陆续有几个高龄长者本已被医师宣判要截肢,还好《特管法》开放,他们得以使用自体的脂肪间质干细胞,加速伤口愈合,看到80岁的病患伤口长出年轻的皮肤,另一个甚至本来伤口深可见骨,6个月后改善了95%,这一步,讯联整整花了20年。
从1990年开始,我在美国博士班期间,企图找到最好的材料,我们以为钻石就是材料科学界的圣杯。学校帮忙申请到专利,送交各行各业寻求回馈。结果并非三大汽车厂、精密厂、半导体厂,反而是全球一个心脏瓣膜最知名的公司Medtronic第一个回覆:想将钻石薄膜用在心脏瓣膜上面!后来我看到比钻石更完美的材料:干细胞!它可以钻进孔状结构,然后合为一体,而且保有活性,就一头栽进了干细胞再生医学的领域。
2002年,我邀请当代干细胞研究的专家John E.Wagner(约翰华格纳教授),到台湾来分享干细胞移植经验,他完全认同间质干细胞未来前景无限。讯联从2005年起开始建置一个庞大的间质干细胞(MSC)资料库,同时决定投入伤口愈合研究、2007年动物实验。
讯联2002年决定投入间质干细胞(MSC)时,因为看到免疫调节的重要机制,因此往后不管恩慈疗法、Phase Ⅰ、Phase Ⅱ、特管法、再生医疗三法,只要符合医学伦理,都在讯联的蓝图上。
讯联最早是与血液肿瘤科合作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将间质干细胞跟造血干细胞共同移植。陆续发表4篇paper后,儿科也找讯联做肺部各种损伤疾病,讯联曾成功救助一个生病垂危的新生命,使其从支气管肺发育不全(BPD)的症状,转成一个健康的宝宝。在《PEDIATRICS》发表后,胸腔科急重症的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也开始找讯联合作。
后来也跟美国辛辛纳提大学、林口长庚、台大共同合作眼角膜治疗,与烧烫伤中心合作皮肤的发炎反应、慢性伤口愈合。接下来OA(退化性关节炎),讯联以MSC的免疫调节的核心机制,在各领域同步展开平行的专案研究。
从自体相关的皮肤免疫疾病、肺部纤维化,甚至像COVID-19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治疗能如此成功,真的要归功当时Phase Ⅰ GvHD的研究以及Phase Ⅰ ARDS的基础。下一步就是探索细胞制剂,因此讯联成立了新公司,开始投入6种细胞制剂的开发。
讯联从2015年就开始将细胞的exosome(外泌体)、cytokine,应用在重大疾病的慢性伤口、妊娠纹及其他的皮肤治疗应用,甚至毛发,更拓展到CDMO委托制造研发的领域。
讯联回顾过去23年,真的是无界限的跨界,心中无界,可以更自由的一起来追寻,细胞治疗跟精准健康的美好跨界。
